>
巴图的话打击面太广了,可谓是得罪了整个文官系统的官员,犹如捅了马蜂窝一般,群臣顿时群起而攻之,一个个纷纷出来说巴图的“不是”。
后来钟晖也出班道:“巴图将军这话说得欠妥了,虽然你们武将在外征战很危险,守卫疆土、扩充版图也少不了你们,但我们这些从事文职的同僚也不轻松,没有我们这些人,帝国会乱成什么样子?我们要管你们这些当兵的、还要管百姓的吃喝拉撒,别以为我们很容易,如果我们要是有你们的本事,我们也直接带兵去打仗了,你们要是有我们的本事,也不用去打仗,而是帮助皇帝陛下治理天下了!”
秦东眼看着这朝会就要变成文官和武官之间的斗法,立即进行制止:“够了,现在不是让你们在这里争论文官武官谁的作用的大的时候,一个国家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很重要,缺了哪一方都不行,这个话题就到此为止,禁止任何人以后再争论这个话题,如果违反,一路严惩不贷!下面继续说蛮族入侵的事情!”
群臣见秦东说话肯定了文官和武将处于同等的地位,并且禁止以后谈论这个无谓的争论,因此就偃旗息鼓,并将讨论的议题转移到蛮族入侵的是事情上。
接下来大臣们又分成几派,各自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以佩特乌斯这个总理大臣为代表的一派人认为国家草创,万事都是被废待兴。整个帝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道路上,应该将主要精力都放在发展上,短时间内不宜动兵。
以费尔顿这个首席副总理大臣为代表的一群官员是主战派。他们认为就应该趁这个机会给西部那些蛮族一个狠狠教训,让他们明白尽管胡人帝国已经换了国号,但本质上还是没有变,不去欺负别人就已经是很不错了,绝对不允许别人欺负过来。
以钟晖这个都察院左都御史为代表的一群官员认为对于西部蛮族的骚扰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朝廷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但是又不宜大规模动武。即便要动武也只能小规模在局部范围内进行,因为大规模动武需要庞大的军费,小规模动武的话。军费开支会小很多,朝廷完全担负得起,也不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建设。同时,钟晖还认为应该给边境驻军放权。允许边境驻军的将军可以临机决断。调动兵力应对敌军的入侵,也要允许边境驻军可以自由地出境进入敌对国家作战而不需请示朝廷,只要事后在向朝廷发来奏报即可。
对于总理大臣佩特乌斯一派的观点,秦东是不赞同的,人家都打脸了,如果还忍着,人家肯定会得寸进尺,关键是这对于国家的尊严有很大的损害。打不打得赢是一回事,敢不敢打又是另外一回事。即便是打不赢。只要敢打,说明这个国家还是有尊严的,还是有血性的,人家都欺负到家里来了,如果还不宣战,那还有什么尊严可以言?有时候一个人可以没有尊严,但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尊严,否则这个国家就没希望了。
对于首席副总理大臣费尔顿这一派的观点,秦东也不认同,按照他们的意见就应该大打,如果能直接灭了那些蛮族最好,可是秦东知道,如果真要按照他们的观点,就要进行大规模的战争,毕竟日耳曼人在西欧地区的势力不小,尽管他们分成了许多零星的部落,散居在各地,可一旦他们联合起来,其军事力量绝对是很强悍的,而且这场战争牵涉面越广,时间就会拖得越长,这对于刚刚立国没多久的胡人帝国来说,绝对是得不偿失的。
这三派各有各的观点,又各有各的理由,而且理由十分的充分,其他人即便想反驳也找不到好的突破口。
秦东比较认同的是钟晖一派的观点,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不能让那些蛮族继续在边境劫掠下去了,再不做出反应,帝国的威严将尽失,不过又不宜大规模动武,短时间之内也抽调不了太多的军队作战,所以只能进行小规模作战,而且选择作战的地区必须是蛮族闹得最凶的地区,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将那些蛮族灭掉或者驱赶向南方,要打就要打得狠一点,要比以前匈奴人还要狠,要让那些日耳曼蛮子闻风丧胆。